设计咨询
177-2742-7545

微信扫一扫
免费获取报价方案
AR眼镜作为增强现实技术的核心载体,其设计需兼顾功能性、舒适性与美学价值。本文将从外观设计、结构设计两大维度,结合技术趋势与用户需求,探讨AR眼镜设计的创新路径。
一、外观设计:科技与美学的平衡
1. 轻量化与人体工学
当前主流AR眼镜设计普遍追求轻量化,以减少佩戴负担。例如,小米无线AR眼镜探索版采用镁锂合金与碳纤维结构,重量仅126克;Rokid Glasses则通过一体式设计将主板与电池集成于镜架中,外观接近普通眼镜,支持近视/散光镜片定制,满足日常佩戴需求。此外,模块化设计成为趋势,如AR Frame-X通过可更换镜片模块实现功能升级,减少资源浪费。
2. 时尚化与场景适配
AR眼镜需适应多元场景,设计需兼顾商务、运动、娱乐等不同需求。Rokid与暴龙合作推出的AR眼镜,造型经典时尚,采用磁吸式充电设计,兼顾实用性与潮流感。针对运动场景,RUNNIN' AR护目镜通过AR技术纠正运动姿势,其护目镜式设计兼具防护性与科技感。
3. 交互界面与用户体验
外观设计需考虑交互便捷性。INMO AIR3 AR眼镜配备120Hz刷新率的MicroOLED屏幕,亮度达600nits,确保户外清晰显示;同时,3DoF智能戒指的引入实现了手势控制,解放双手。此类设计将交互体验与美学结合,提升用户接受度。
二、结构设计:功能与性能的协同
1. 光学模组与显示技术
光学模组是AR眼镜的核心部件,直接影响显示效果与佩戴舒适度。当前主流方案包括:
Birdbath方案:通过分束器与凹面镜实现虚实叠加,视场角约50°,但存在光损与伪影问题;
光波导方案:利用全反射原理传输图像,镜片轻薄且亮度高,但成本高昂。INMO AIR3全球率先实现阵列光波导量产,搭配索尼0.44英寸MicroOLED屏幕,亮度达600nits,解决户外强光下的显示难题。
MicroLED技术:凭借高像素密度、高对比度优势,成为未来主流方向。JBD等企业已研发用于AR/VR的MicroLED微显示面板,但巨量转移良率与封装成本仍是量产瓶颈。
2. 散热与功耗优化
高集成度设计需解决散热难题。Nreal Air采用航空级铝合金中框,通过硅脂散热降低OLED屏发热;Rokid Glasses则通过磁吸式充电盒实现快速补能,10分钟充电90%,20分钟充满,提升续航体验。
3. 交互与传感器布局
传感器布局直接影响AR眼镜的交互体验。例如,微软HoloLens 2采用4个可见光相机、2个红外相机及ToF深度传感器,实现头部跟踪、眼动追踪与环境建模;国内厂商如奥比中光推出结构光3D模组Astra P,具备高分辨率与低光性能,适用于游戏交互与工业检测。此外,3DoF智能戒指的引入为AR眼镜提供了更自然的交互方式,如INMO AIR3搭配的戒指可实现手势控制与第一视角拍摄。
三、未来趋势:轻量化、智能化与场景化
材料创新:碳纤维、镁锂合金等轻质材料的应用将进一步降低重量,提升佩戴舒适度。
光学技术突破:衍射光波导技术凭借“清晰、轻薄、透亮”优势,成为消费级AR眼镜的主流方案,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68亿美元。
AI集成:Meta、百度等厂商将AI大模型集成至AR眼镜,提升交互智能性,拓展办公、翻译等场景。例如,Rokid Glasses支持实时语音翻译与多语言交互,满足全球化需求。
模块化设计:可更换镜片、电池等模块将延长产品生命周期,降低用户成本。
鲸禧设计在AR眼镜设计领域展现出卓越实力,深度融合前沿科技与人性化理念。团队聚焦外观设计,打造兼具时尚感与实用性的产品形态,贴合多元场景需求;在结构设计上,优化光学模组布局、散热系统及交互组件,保障性能与舒适度。凭借创新设计思维与精湛工艺,鲸禧设计助力客户推出兼具竞争力与市场吸引力的AR眼镜产品。
177-2742-7545
微信扫一扫
免费获取报价方案